文章类容摘录自周国平老师的哲学私房课,共同学习和领悟。
周国平探讨了人生哲学中的幸福问题,从哲学史的角度分析了幸福这个概念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方式,并探讨了幸福的定义。他指出,合乎理性的道德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只是副产品。介绍了伊璧鸠鲁的观点,即快乐是目的,快乐本身就是好的,并且要理智地追求快乐。古希腊哲学的主流是完善主义,其中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古希腊的快乐主义和完善主义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快乐的目的还是德行。快乐要有品质的高低之分,一个不满足的人比一头满足的猪更能感受到幸福。而中国哲学中的幸福观尚未涉及到。
人生哲学的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幸福问题。他思考的是人生的思索意义,就什么样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是我愿意过的,我先谈一谈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我谈一谈西方哲学史中的幸福观。幸福这个词,在古希腊那个时代的模拟,表达的就是一种好的令人满意的生活中。这个词在英语里面好像很难翻译,happiness就是快乐是吧?浅了一些,所以一般就是翻译成那个good be一种好的存在,好的生活。
布拉图就说过,他说人类的一切活动的持续不变的目标就是幸福。亚历斯多斯多德也说过,人的行为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我们之所以做其他所有的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柏拉图的说法就是一种最好意义上的成功。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人生的圆满。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圆满的呢?
有两样东西,一个叫快乐。一个叫德性,到底是快乐重要还是德性重要,这样就分成两派,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快乐主义认为快乐更重要。说快乐就是目的,但是你为了快乐,你也得有德性,德性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另一派就是完善主义,认为德行重要,那德性是目的。过一种合乎理性的有道德的生活,快乐是副产品,但这不是目的。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伊璧鸠鲁的观点。伊璧鸠鲁是比较晚的人了,就比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要晚。看柏拉图的著作里面经常提到这种快乐主义的观点,有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大部分普通人他们的一种观点。直到那个提出了一个体系,就是快乐主义的这样一个体系。
伊璧鸠鲁的那个快乐主义的观点主要有那么几条,快乐就是目的,快乐本身就是好的快乐。从他的本性上就是好的,没有一种快乐,他本性上是坏的,但是有的快乐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而有的痛苦你忍一下,有着一时的痛苦,你吃了那痛苦以后,最后他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快乐。所以在追求快乐的时候,要算总账。要理智的去追求快乐。这个其实讲的很有道理。我说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是理性的原则,就是你这个追求快乐,不要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第二个原则就是道德的原则,你追求快乐,你不要给别人带来痛苦,他给快乐下了一个定义。
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伊璧鸠鲁对人的欲望做了一个分类。他说欲望有三类。第一类是自然而有必要的,比如说饥渴,饿了要吃,渴了要喝。第二种是自然的,但是不必要的,比如说宴饮,吃吃喝喝大吃大喝,这也很自然,但是不必要。第三种,既不自然又不必要。比如说戴上王冠,数列、雕像、名声、权利、地位这种东西,他就又不知道,又不必要,自然有必要的欲望是容易满足的。
人为什么会痛苦?因为你的欲望超出了自然的需要。当你的欲望超出了自然的序号的时候,痛苦就开始了。因为欲望是你永远没有一个得到满足,最后彻底满足的时候是没不会有的。欲望满足了以后,产生新的欲望。
所以伊璧鸠鲁提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说,实际上一个最不需要奢侈生活的人,他能够最奢侈的享受生活。我觉得他讲的非常好,你不需要奢侈的生活。你是一个是很快乐的,本身已经是一种很奢侈的享受了。
完善主义可以说是古希腊哲学的主流。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都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他提出了一个度公式,知识等于美德等于幸福。当然,这个知识是指对人生的一种了解,因为苏格拉底有个观点,他说一个人其实他为什么道德上做坏事情,原因在于他没有想明白人生的道理,所以是做坏事。所以他是缺乏知识,缺乏智慧。如果他有了足够的知识,知道这些人生应该怎么过,他一定是会有美德的,一定是会讲道德的,就是幸福。所以一个人就是能够想明白人生的道,你能够照料好自己的灵魂,就是幸福。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认为,快乐不是目的。我看柏拉图对话里面,当时有一个人就跟苏格拉底变得那么慢。他说越往慢就是快乐,就是目的,就是幸福的。后来苏格拉底就说了,这么说起来一个一辈子闹痒痒的人是最幸福的。然后他一直处在一个快乐的状态。
柏拉图也强调一点,就是好的生活,就是幸福,应该是快乐和德性两者的结合。单纯的德性,理性的这种生活仅仅适合于神。单纯的快乐感性仅仅适合于动物、人,这两者之间两样东西都要。那么亚里士多德就更完全完整了。
亚里士多德他说善就是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有三种,一个是灵魂的善,一个是身体的善。还有个是外在的善,他说幸福主要要依靠灵魂的善,以灵魂的善为基础。但是也需要身体的善和外在的善作为补充身体的善,比如说健康。另外长得漂亮长得漂亮,在古希腊是一个特别有面子的事情,你看那些哲学家们都喜欢跟那些漂亮少年金谈话。呵呵他们的弟子都是很漂亮的少年。就一种说法是古希腊盛行同性恋,其实不完全是这样,他们老是喜欢找漂亮的孩子,当自己的弟子这样一个风气,这是身体的善。还有一个外在的善,比如说高贵的出身,这个对古希腊很重要,一个人出生基本上决定了他一生的面貌。贵族还是平民甚至奴隶这些东西的他觉得都是信佛所需要的补充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财富这个东西它本身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个手段,把这几样东西要完整的考虑起来说。亚里士多德讲了一句名言,什么是幸福?中等水平的财富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那就是幸福。
古希腊的两派哲学家,快乐主义和完善主义。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分歧基本上是理论上的。这实践上其实差不多,分歧在于到底快乐是目的还是德行,是目的。但是就是认为快乐是目的,也强调德性是必要的,条件也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理性的人。就是认为德性是目的,也承认过一种德性的生活会带来快乐。而且一个完整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快乐也是不可缺少的。
古希腊不存在那种极端的快乐主义者。伊壁鸠鲁常常被歪曲,这个人实际上是被漫画化了,所以就说他好像提倡纵欲主义的等等,这些东西都不是他的。你去看他的书,他是最反对宗教主义的,因为宗教会带来痛苦,所以他是不最不赞成董仲舒的。
没有一个哲学家会主张极端的快乐主义,主张纵欲主义。如果他这样的话,他还是哲学家?他不会是哲学家了。但是提倡极端的完善主义,排斥快乐的。有苏格拉底,他的学生最后分成两支,一支叫做希勒尼派,又叫做犬儒学派,提倡极端的。
完善主义拍摄快乐有点苦行主义。那么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狄奥根尼。迪奥根尼是一个很很传奇的人物,很有意思的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政府,欧亚两大地路的时候。第二个问题是排斥一切这种物质上的享受。所以他住在一个大桶里面,一个人家废弃的一个木桶,他住在那里面是他的家饭的,都是切桃的,是吧?他问人要饭开始的时候还拿了个碗去跟人要饭。后来看见一个小孩在河边喝水,用手捧着喝。他说我还不如这个小孩,我还要他的碗都不要,我还要一个碗干什么?把碗一扔。从此以后去乞讨的时候,人家把饭放到地上,他从地上捡了吃,但是他的名声大得很。当时可以说这个希腊化世界里面有两个人是最出名的,一个是迪奥戈尼,一个是亚历山大大帝。
有一回亚历山大大帝行使他所占领的地。到了狄奥根尼的家乡,遇到了狄奥根尼了,狄欧根尼正在那里晒太阳,亚历山大大帝就到走到前面去,就自我介绍说,我是大地,压力山大。就跟你躺在地上说,我是狗崽子。第二,更衣,他有个外号叫狗崽子犬儒,这个名称就是从这里来,全部就是狗马上肃然起敬。他说请问我有什么事情可以为你做的?对我跟你说有一件事情可以做,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就走开了以后,就跟他的随随从说,他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的话,我愿意当第二个你。
欧洲的西方的哲学史上的快乐主义基本上是英国哲学家,英国经验论者、功利主义者,从边境开始到约翰莫勒。我们也有时候翻译成密,约翰莫洛的观点值得介绍一下,他非常强调一点。快乐是有品质的,高低的。他说出了一句名言,一个不满足的人,比一头满足的猪快乐。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一个满足的傻瓜快乐。
为什么?他是就是说因为快乐是有不同的层次的,而一个不满足的人人也好,苏格拉底也好,他们有对快乐有更高的要求。他要求快乐的品质高,他不能满足于你觉得快乐。但是他比那些容易满足的,满足于那些低品质的快乐的猪傻瓜,他要比他们幸福。他一个人你只有品尝过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快乐以后,你才能知道哪一种快乐是更好的快乐。最后的答案就是精神的快乐是更加强烈、更加丰富、更加持久的快乐。
但是有的人可能就是在那种比较低层次的快乐里面,现在里头已经出出不来了。所以他就以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甚至是唯一的快乐。他没有比较,所以他就始终在猪或者是满足的人的这种状态里面生活。所以我就说了,我说实际上每一个人他的心灵中间都有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你就看他觉醒了没有?哲学就是要让这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觉醒,让你去追求更高的快乐。好,西方哲学中的幸福观。我就想讲到这里,下面讲一讲中国哲学里的幸福观。
评论区